文:刘如 来源:正见网
前边讲到,孔子《论语》开头的三句话,被涩泽荣一认为那是他终身奉行的最高智慧。“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三句,讲的就是人学习如何成为仁德的君子,进而朋友来访志同道合,相互切磋,都是无比快乐的事情,即使别人不能理解自己,也无怨无恨坚守信念和志向。这就是真正的君子。
所以说“学”指的是学习君子的仁德,然后再不断地在生活中社会中面对具体发生的事情,进行反复“练习”、实践,这才是学和习的真正含义。也就是说按照师父的教导去反复实践,升华自己的修养,才是孔子讲的学习的真正意义。人生获得真正快乐的原因。
很多人读到这个观点,会感到相当意外,原来,孔子说的学和习不是现代教育说的为了知识的掌握而进行的反复记忆,或者技能上的练习,这个虽然在古代也是学习的项目之一,但不是孔子在《论语》中强调的重点。孔子的教导,重在仁德,这是孔子教育的核心,也是学习的重点。
如果大家还是感到难以置信。那么就请看接下来的两段话,虽然大家可能觉得较难读懂,其实相互之间意思紧密联系,一旦明白,就会恍然大悟,原来学习真的指的是学习君子的修养啊。
论语原文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孝悌的实质是仁
以上的第一段,是孔子弟子叫做有子的人,说的话。古代对圣人贤人的男子,尊称为“子”, (凡是仅仅一个“子”字开头说的话,都是指孔子说的)有子尽管是孔子的弟子,但是都被后世弟子认为是深切领悟孔子教导的高徒,同样被尊称为子,所以,这里凡是带子字称呼的,都被视为孔子的高徒,是贤德者。这里的两段话,证实了什么是孔子教导的核心,何为真正的学问,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第一段,以前讲过了,涩泽荣一正是看到有子的这一段话,懂得如何用人,如何在经营上,选择人才。也就是说,他明白了人在家懂得孝悌之理来对待家人,必然会是个懂得照顾别人的人,会是个懂得担负责任,不会犯上作乱,懂得付出,踏实工作的人,在家善待家人的人,必会懂得善待员工敬重上司,为人忠义尽责。这些最重要。他最看重的人才,首先是这一点。这样的人才值得信任。所以,他懂得从中悟到这一点,运用到人才的选择上。
其实这一段,是接着孔子开头那三句话说的。孔子讲明了学习的实质和快乐是明白如何成为无怨无恨、坚守仁德信念的君子这一道理后,他的弟子有子,马上说出自己的领悟:懂得孝悌做人的人,不太可能犯上,那样的人很少见,而不犯上却会给国家作乱的,就更是不可能了,所以,君子要务本,要从根本上做人,懂得了根本,才会有笔直的道路,毫不动摇,毫不烦恼地,快乐地走完自己的人生。而这个仁德的根本,他认为就是孝悌。
这就是有子理解的君子的学习。他前边讲的是孝悌的作用,人在家孝悌,必然对社会有好处,对人有好处,非常重要,用以论证孝悌是君子之本,是仁德之本。是学习的首要任务。就是说,他在进一步具体阐述孔子说的学习成为君子的办法,就是首先务本,孝悌就是本,所以从孝悌开始学习君子的仁德,对父母和兄长的付出、敬重谓之孝悌,便是首先要做到的仁德的基本。所有的话,最后落在“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强调的就是仁中孝悌的重要。也意味着,孝悌的实质是仁,是仁的具体表现之一,君子只要从这点出发,一切都会顺畅。
所以,为人,懂得孝悌,就能懂得恭敬、谦让、为人付出,出到社会,必然受人欢迎,“本立而道生”,如何会无路可走呢?无路可走的人,是因为自命不凡,因才高而不恭,待人傲慢所致。这里不仅让人悟到如何选择人才,也能让人懂得如何顺利地走完自己的人生。
可以说,有子在论述仁的重要,仁是君子学习的核心,但是给出了具体的办法——从孝悌着手。此为有子对仁的实际领悟。是他自己实践得出的心得,证明孔子的仁的教导,已经被他变成自己实践出来的运用在孝悌方面的学问。做到了“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他必然感到十分快乐,自己就是这样做的,领悟出了孝悌的重要。
君子的反面是小人
孔子接着回答“巧言令色,鲜矣仁!”就算是肯定了有子的领悟。又从反面论证和补充有子的话。我们看最后还是“仁”字结束。
擅长拍马奉承,以言语取胜的,会说各种好听话的、专为取悦人的,很多都是自私的,为自己打算,为了得到自己的利益而用心的,这些人的出发点非常自私,擅长投机取巧,不会为了他人而用心,所以,孔子说,这样的人,表面看似和颜悦色,其实内在很少有真正仁德的人,不可相信。是与懂得肩负责任和义务、懂得付出、踏实修正自己的谦恭君子完全不同的小人。孔子把与君子对立的小人的形象刻画的十分深刻。就用四个字——巧言令色,就道尽了这样的人不可取,不能用,技术再高,才能再好,都只会误国殃民。
这两段话,师徒的对答,都紧扣仁的理解,具体的针对现实中典型的仁和不仁的两大行为表现,在阐述仁德的重要。这就是做学问,成为君子的核心,学习的核心,每时每刻,遇到问题,师徒都在讨论如何修行仁德。只是具体问题不同、表现不同、角度不同,所以具体内容不同罢了。
涩泽:仁是孔子的灵魂
在涩泽荣一的论语讲义中,关于“巧言令色,鲜矣仁!”他特别强调整部《论语》,“仁这一个字,是孔子的灵魂和生命。是论语二十篇的血液。如果将这个仁字从中抽掉,所有的教导就如同胡椒去掉了辣味。孔子可以说为了仁而奉献了一生,从追求仁德开始,一直实践到生命的最后。孔子的精神骨髓就在于仁,仁是伦理的基本核心,也是为政的核心,将仁视作政治的根本。提倡王道。”
所以,他学习《论语》,懂得看根本,看懂了孔子是在从各种方面教导人要以仁德为核心做人,不管你是在家,还是从政。他于是领悟,今天的商业也要以仁为核心。巧言令色,没有诚意,虚伪狡猾之徒,如何能搞好经济?为个人私利,不顾别人死活,产品粗制滥造,违约欺诈横行,何谈信义,如何经营富国。守信,有诚意,不就是为了他人着想,不伤害他人的利益吗?不就是仁德的具体表现吗?所以,他一生奉行孔子教导,以仁字经营商业。
《论语》的开卷“学而”篇几乎都在讲君子的仁德,他的领悟非常正确。往下再学几段,很快就会看到弟子对学问的定义。
(待续)
from 气功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