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如
来源:正见网
【原文】
中秋月朗,明皇亲游于月殿;九月风高,孟嘉落帽于龙山。
【注释】
明皇:唐玄宗。
月殿:月宫。
孟嘉:人名,晋朝人。
龙山:山名。
【语译参考】
中秋夜的月色明亮,唐明皇曾到月宫中游玩;九月重阳节日,高处风大,孟嘉登龙山,被山风吹落了帽子。
【读书笔谈】
这一课的内容很简单,主要讲了跟中秋和重阳这两个传统节日有关的典故。一个讲的是唐玄宗李隆基游月宫制定出霓裳羽衣曲。这个故事可详见本课的说故事时间。这里只说唐玄宗为何又叫唐明皇,其实唐明皇是清朝时的称呼,玄宗是李隆基的庙号,而“明皇”据说来自其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清朝为避讳康熙帝之名玄烨,所以避开唐玄宗的说法,多称其为唐明皇。
那么,庙号是什么呢?就是古代帝王死后,为了在皇室太庙立室奉祀,特立名号,叫庙号。既有追思先祖帝王的敬意,又有纪念皇帝伟大功绩或者显著仁德的用意,所以汉以前有过杰出贡献和优秀作为的皇帝,方配拥有庙号。
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庙号最初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非常严格,开国君主一般是祖,如太祖、高祖开国立业以示功德显著,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贤明者为宗。如太宗发扬光大,世宗、高宗等都是指不敢懈怠,谨慎守成之主,仁宗、圣宗、孝宗、睿宗等皆意为明君贤主。
汉朝以后承袭庙号制度。并对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只有谥号。有庙号者极少。由于汉朝以孝治天下,所以继嗣皇帝谥号都有“孝”字。也就是说两汉皇帝人人都有谥号,但配得到庙号的很少。刘邦是开国君主,庙号为太祖(但史书称其为高祖,后世多用之),刘恒为太宗,刘彻为世宗,东汉刘秀为世祖,也是开创东汉王朝的意思,功德显著,所以为祖。
唐以后继承汉代的习惯,但拥有庙号的帝王就比较多了。而谥号起源于周朝,也是死后的称号,但不限于帝王,既可以用在古代帝王,也可以用在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身上,是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目的是褒贬善恶。所以比起庙号,它要评价人的善恶,更像是高度集中的评语,唐朝后就变得比较长。
在称呼帝王时,庙号常常放在谥号之前,同谥号一道构成已死帝王的全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另外一个典故,说的是晋朝名闻天下的大才子孟嘉重阳登高,被风吹落帽子,留下千古风雅的故事。(见下文)
【说故事时间】
唐明皇游月宫
相传鄂州人罗公远会道术,有一年中秋夜,伺候唐明皇在宫中赏月。罗公远看唐玄宗目不转睛的一直望着明月,便邀请玄宗去游月宫。
他取出一根拐杖向着空中掷去,化为一座银色的大桥,他请玄宗一同登上大桥。差不多走了数十里远,觉得金光夺目,寒气逼人,才发现到达一座大宫殿前。面前有座玲珑四柱牌楼,上面有个大匾额,写着“广寒清虚之府”六个大金字。罗公远说:“这就是月宫了!”
玄宗见到有数百个仙女穿着白纱宽衣,在广大的宫廷中跳舞,歌声嘹亮,音韵非常优美,便问说:“这是什么曲子?”罗公远回答说:“就叫霓裳羽衣曲”。玄宗素晓音律舞蹈,将两手按节,牢牢记住那曲子的声调,回到宫中,立即命人依照他所记的声调,编成了一支“霓裳羽衣曲”。
孟嘉落帽 颂千古儒雅
孟嘉落帽,既是典故,又是成语,形容翩翩君子的儒雅与洒脱。
孟嘉,江夏人。东晋时的儒雅名士,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外祖父 。既才华横溢,又孝悌忠厚,十分有雅量,毫无半点狂傲,态度谦和,可谓文质彬彬,君子的典范。他名扬京师,先后受到了中书令庾亮、太傅褚裒、大将军桓温等人的器重和欣赏,甚至当时的帝王晋穆帝都非常仰慕他,还亲自接见。其生平及典故主要见载《晋书.桓温传》及陶渊明所著《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孟嘉幼年丧父,侍母至孝,与两个弟弟十分友爱和睦。受到乡人的称赞。孟嘉不仅在家孝悌,且襟怀宽广,淡泊名利,二十岁时,已受到同辈人的敬佩。无论是多么有才的名士,都赞叹孟嘉温文儒雅、平易旷达,因此孟嘉名冠州里,声传京师。
东晋初年,孟嘉就因才气和人品被中书令庾亮看重,庾亮出镇江州(今九江)时,将他招为从事,佐理军务。有一次太傅褚裒过访江州,庾亮设宴招待,遍请江州大小官员及名人贤士作陪。褚裒久闻孟嘉才名,但未曾谋面,居然能在众多宾朋中、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眼认出孟嘉。庾亮死后,征西大将军桓温继任江州刺史,他见孟嘉待人谦逊正直,很是看重他,便任命他为参军。孟嘉落帽的故事于是就发生了。
那年的九月初九重阳节,桓温带着属下的文武官员游览龙山,登高赏菊,在山上设宴欢饮,桓温的四个弟弟和两位外甥都列席。当时大小官员都身着戎装。山上金风送爽,花香沁人心脾。突然一阵无头风扑面吹来,竟把孟嘉的帽子吹落在地,但他仍举杯痛饮。桓温见了,暗暗称奇,以目示意,叫大家不要声张,看孟嘉有什么举动。但见孟嘉依然谈笑风生,浑然不觉。
又过了很久,孟嘉起身离座去上厕所。桓温趁机让人把孟嘉的帽子捡起来,放在他的席位上。又命人取来纸笔,让人写了一张字条,嘲弄孟嘉落帽却不自知,有失体面。桓温觉得很有趣,想乘酒兴调侃他一番。便把纸条压在帽子下。孟嘉回到座位时,才发觉自己落帽失礼。但他一点也不慌张,顺手拿起帽子戴正。又拿起字条看了一遍,不但没有生气,还立即请左右取来纸笔,不假思索,奋笔疾书,一气呵成一篇诙谐而文采四溢的答词,为自己的落帽失礼辩护。桓温和满座宾朋争相传阅,无不击节叹服。
孟嘉在官员云集的聚会中帽落依然风度翩翩,被嘲笑还能从容应对,如此雅量几人能做到?人们感念他的惊世才情和君子的风度,遂用“孟嘉落帽”称颂君子的儒雅与潇洒自如的才情。
(注:据正见网教材《幼学琼林》改编)
from 气功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