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 2009-12-02 07:42:23 检索到的 http://www.daifumd.com/_daifumd/blog/html/203/article_41862.html 上的快照存档。本快照仅为方便读者,提供更多更快的信息,原文请见上述连接。如果您发现有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 editor@epochtimes.com )。
天花(Smallpox,法语为Variola)是惟一已被人类消灭的重大传染病。
西方滤过性病原体学者们公认有两种天花:大天花(Variola major)和小天花(Variola minor)。大天花的死亡率是25%~30%,小天花症状较温和,死亡率在1%以下。天花的病毒的特征有各种各样,有的介于大天花和小天花之间。历史上 的天花主要是大天花。
中国学者则以特征分类,将天花分为重型天花、轻型天花(乳白痘)和变型天花等三种。重型天花是无疫苗接种史者的典型天花,死亡率高达50%;轻型天花由弱毒力病毒引起,死亡率为10%;变型天花则为接种过疫苗并有部份免疫力而感染病毒所致,发病后症状极轻。
天花病毒属于痘病毒科,呈砖形,尺寸为100nm×200nm×300nm,中心呈哑铃状核心由1个双链DNA分子和2个侧体构成,外周包有一 层脂蛋白包膜。天花病毒可以在人羊膜细胞、猴肾细胞、牛皮肤组织细胞和鸡胚培养基当中生长,并在其生长的细胞内形成嗜酸性包含体。天花病毒在体外生活能力 很强,耐干燥、抗低温。常温下在痂屑内或附着尘土和织物上,可存活达18月之久。低温环境中可存活数年以上。但天花病毒不耐湿热,放入60℃液体中10分 钟便可灭活。此外,其对一般常用消毒剂和紫外线均很敏感。属于痘类病毒的还有类天花病毒、牛痘病毒、牛痘苗病毒等。它们形态、大小、化学结构、对外界抵抗 力、抗原性和免疫性等都十分相近,然而致病毒力各有强弱,所以才有通过接种牛痘获得对天花免疫力的可能。
从流行病学的角度看,作为以高烧和皮肤暴出颗粒状脓肿为特征的重症传染病,天花患者是其得以在人群中扩散的惟一传染源。早年人们对其传染和发病 机制的认识,主要来自临床观察为基础的病理学研究。
后来通过进行用鼠痘病毒感染小白鼠和用牛痘病毒感染家兔等科学实验,人们终于弄清天花病毒真正的传染途 径,即经口、鼻呼吸道进入人体而感染发病。天花病毒感染人体的具体过程,首先是附着在呼吸道黏膜上,尔后渗入附近的淋巴结和血管,接着随血液扩散到脾、 肝、肺等脏器和全身淋巴结系统,此后再扩散到皮肤系统并进入表皮细胞中形成凸起且充满液体的疱疹。疱疹中的液体被细菌感染而变成脓疱,天花病毒便在随后的 脓疱破裂、结痂、脱痂过程中散发出病体之外,污染病体接触过的环境或驾驭着痂屑混入灰尘,继续去感染其他人。
整个过程中,天花病毒都在迅速而无止境地大量 繁殖,从而致使被感染者经历了7~17天(平均约12天)的潜伏期,呈现口腔与咽喉溃疡、高烧不退、头痛、肌肉痛、腹痛、呕吐甚至虚脱等病症的急性发作 期,以及皮肤出现点状皮疹并经疱疹而转为脓疱的发疹期。
天花病毒主要依靠空气中的飞沫或粉尘散布,传播速度极快。感染病毒者起初没有不适感觉,活动如常。 但潜伏期一过便会突然发作,紧接着2~3天后便会全身发疹。发疹时病人具有高度传染性,大量病毒从皮肤病损处释放到空气中构成传染源。有意思的是,皮肤与 皮肤直接接触倒不是主要传播途径。天花病毒感染后致死性很高,很多人在皮疹尚未出完前就死去;侥幸生存下来的人,大多皮肤会留下麻斑并主要分布在脸上,也 有人因此双目失明。
天花是最早被人类文字记载的病毒性传染病。由于天花病毒只是在人和人之间传播,故在人口稀少的旧石器时代不可能有天花,它最早有可能零星地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结村而居的人中间,而且极有可能同人类历经漫长岁月去驯化动物有关。
根据美国专门从事演化生物学和生物地理学研究的生理学家贾雷德?戴蒙德教授的研究成果,人类驯化动物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0000年前,地理 位置恰在他称之为欧亚大陆的"新月沃地"一带,即西亚的两河流域及地中海沿岸。在这里,刚定居下来结成村落不到1000年的人类,开始了对4种大型野生哺 乳动物山羊、绵羊、猪和牛的驯化。而正是在对牛的驯化中,极有可能寄生于牛身上的痘病毒在同人类的漫长接触中,"突变而衍生"成后来为人类专有的痘病毒科 属天花病毒。从天花病毒所具有的耐干燥、厌湿热这一寄生体外生存习性看,出现人类大规模聚集在一起生活以前,天花病毒不具备通过大流行方式传播来让自己代 代延续下去的条件。那么到埃及发生留有记录的天花瘟疫大流行以前的数千年里,天花病毒得以延续就必须依赖适合于自己存在下去的外界条件了。为此,天花病毒 最早发源地应该就是西亚"新月沃地"一带。新月地区毗邻埃及,同埃及有着频繁的人员往来,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同样干燥的埃及出现天花流行记录会比别处早 许多。
天花最早流行于人类社会,距今至少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这一点已被考古学家所证实。他们从公元前1157年去世的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 (Ramesses V)木乃伊的脸部、脖子和肩膀上,都找到了患过天花所造成的外形丑陋、皮疹发作过的印迹。经考古学家和古代病理学家研究,认为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现在所找到 的最早的一个天花病例。他们据此推断,可能早在公元前1161年的时候,天花就开始袭击埃及了。公元前430年雅典的那一场由埃及传入的瘟疫,有人猜测就 是天花。"在纪元前的古代世界,"美国医学史专家霍华德?马凯尔(Howard Michael)认为:"大约60%的人口受到了天花的威胁,1/4的感染者会死亡,大多数幸存者会失明或留下疤痕。"
大约公元前1000年,从事贸易的人把天花从埃及带入印度。而天花何时再由印度传入中国?有人提出大约是公元1世纪。这种观点源自于对中国古医 书所载内容的推测。在中国,最早有关天花的记载出现于晋代葛洪(281~342年)所著的医书《肘后备急方》。该书描写了天花症状及其流行情况。后来不少 研究者根据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记载的"以建武中于南阳击虏所得,乃呼为虏疮"这句话,推断天花大约是在公元1世纪左右传入中国,因战争俘虏带来,故名 "虏疮"。此后,中国历代典籍便以不同病名对天花做了记载。及至唐宋,特别是自明代起,由于交通发达,人员往来频繁,天花在中国的流行更为广泛,以致蔓延 深宫禁闱。到了清代,顺治和同治皇帝都因感染天花而死。据史料记载,康熙幼年时也是为了避免感染,才由保姆看护于紫禁城外,不敢进宫看望他的父皇顺治。
就在天花传入古老中国不久,罗马帝国在2世纪和3世纪有过两次瘟疫横行,其中第一次期间,罗马皇帝奥里利厄斯(Marcus Aurelius)于180年病死,则被认为可能就是天花所为,而据说当时是由从西里西亚返回的士兵带入罗马的。到了4世纪时,中国感染天花的迹象增多。 尔后的6世纪,天花由中国经朝鲜到达了日本。但有人对此提出异议,认为更有力的证据显示出,天花传入日本应该是在8世纪30年代。
有资料显示,846年在入侵法国的诺曼人中间,突然暴发了天花流行。诺曼人的首领为阻止其继续扩散,下令将所有病人和看护病人的人统统杀掉。
然而从西方医学史的角度看,最早提供可靠的天花流行证据的人,则是生活在9世纪的巴格达医生雷泽斯(Rhazes)。他把天花和麻疹做了区分, 并指出天花是西南亚地区儿童当中一种很普通的疾病。有人从人口学角度考察发现,人类居住中心地带的人口密度强烈显示出1000年以前的天花流行其实存在于 整个旧世界的文明中。当时的天花,不仅在前面提到的古代文明发祥地横行,甚至可能还侵袭了北欧、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印度尼西亚等地。不过那时的天花尽管广 泛传播,但似乎还不是危及人类生存的主要祸害。仅以中世纪为例,天花的杀伤力还仅排在鼠疫和肺结核之后,惟有到了16和17世纪,才成为导致欧洲人口减少 的主要原因之一。
11和12世纪,东征后回国的十字军骑士们使天花在欧洲传播,以致令后来的中世纪欧洲成天花蔓延之势。有人估计,当时天花几乎造成10%的居民 死亡,1/5的人脸上留下麻点,即使贵为国王或皇帝也难以幸免。天花流行让声名显赫的法王路易十五、英女王玛丽二世等欧洲的不少皇室成员毙命。
最迟是在1519年,天花随着西班牙人越过大西洋进入"新世界"。首先是西印度群岛感染了天花的阿拉瓦克人(Arawaks)成批成批地死去。 当西班牙军队入侵墨西哥时,天花这种致命的疾病登上了美洲大陆。墨西哥的居民从未面对过天花,因而也没有机会增强对天花的抵抗力。在以后的三年里,天花传 遍了墨西哥各地,致使约300万墨西哥印第安人死亡。接着,西班牙人在攻打印加帝国时又把天花传入南美。天花对美洲印第安人有着巨大杀伤力。西班牙人曾就 此估计,美洲印第安人第一次感染天花的死亡率约在1/4至1/2之间,相当于欧洲患病儿童的死亡率。历史学家们对16世纪美洲感染天花的总人口说法不一。 最高估计达8000万左右。最可信的估计是2000万至3000万。无论如何,及至16世纪末,生存下来的人口估计刚刚超过100万。
天花的威力对"旧世界"的欧亚大陆来说也不逊色。有人就此估计,16至18世纪期间,每年死于天花的人数,欧洲约为50万,亚洲约为80万。而整个18世纪欧洲人死于天花的总数,则约在1.5亿以上。其中1719年,伦敦有3229人死于天花,大部份是儿童。
另有人把天花看成是17、18世纪整个世界最严重的传染病,其死亡率因地区不同而显示出巨大的差别,欧洲为10%,而美洲则是90%。1721 年暴发天花流行,美国波士顿的人们轮番遭受天花传染,结果当时约为11000人的总人口中,5980人得了天花,844人死亡,病死率为14%。
from 气功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