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正见网
人在世间,都希望有一个好名声,特别是能光耀史册,彪炳千秋的,后世人都跟上沾光。比如岳飞,其故事气壮山河,岳母刺背“精忠报国”,一生都在实践之,蒙受奇冤也没有改变其志向,最后被屈死风波亭。后世姓岳的,是不是岳家这一脉的,提起岳飞,都豪气满怀;相反,留下坏名声,被遗臭万年的,后世人都抬不起头来,比如秦桧夫妇,勾结金兀术,东窗定计,陷害岳飞父子于风波亭,从而万古留骂名,让其后代之人心中有愧疚,岳飞像前难抬头。
有一则北宋官员钱若水的故事,钱若水年轻时,曾在陕西同州衙内,当推官,执掌勘问刑狱的工作。一次,有个富户,丢失了一个丫环,久寻未果。丫环的父母,告到了州衙。知州便委派一名录事参军,审理此案。这个录事参军,官虽然不大,却是个贪赃枉法之徒。在受理此案时,竟伸手向被告索取贿赂。不料,被告没有给,他就诬陷被告杀死了丫环,把尸体丢入河里,让水冲走了。还对被告严刑拷打,百般折磨,使之屈打成招,草草结了案,案卷上报知州了事。
知州派员复审,被告慑于严刑,不敢翻供。这样,州衙里绝大多数官吏,都认为此案无可非议,可以结案了。
可是,钱若水审阅这个案件时,却产生了怀疑,要求重新审理。这下惹火了那个录事参军。他恼羞成怒,当众诬蔑钱若水,受了被告贿赂,有意替罪犯辩护。钱若水受到猛烈的反击和侮辱。他没有因为受辱而退却半步,他义正辞严地指出:“人命关天,万万不可草率行事,应该再作审证。没有取得真凭实据,怎能结案?”知州觉得钱若水的意见有道理,就令他进行复查,以期弄个水落石出。
钱若水满怀信心,受理此案,可是十多天过去了,案情却毫无进展。州衙中,议论纷纷,冷言冷语者有之,讽刺挖苦者有之,造遥中伤者有之。连知州,也产生了怀疑。钱若水却不顾众人的非议与指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毅然早出晚归,明察暗访。
不久,钱若水终于查明了事实真相,禀报知州:“那个‘失踪、死掉’的丫环,找到了!”知州惊问:“她在哪里?”钱若水叫人把丫环带到州衙,知州唤来了丫环的父母相认。顿时,亲人相见,抱头痛哭。谣言不攻自破。
那个录事参军,受到了应得的惩罚,被告也释放出狱了。
为了感谢钱若水的再生之恩,那个富户,备下丰厚的财礼,来到钱若水家拜访。钱若水拒不受礼。富户不肯回去,相持了好一阵子,钱若水还是一分一文,都没有要。
钱若水因为政绩突出,后来做了大官。当时北疆守将李继隆,与掌管军队钱粮的后方官员卢之翰有矛盾。一天,李继隆给卢之翰发来文书:“八月要出兵打仗,望迅速筹集粮草。”没过几天,李继隆又来信说:“八月出兵不吉利,改到十月。”不久,李继隆又来函:“敌军将要犯境,战争即起,立即交送粮草。”由于孪继隆发来的军事文书,几经变化,弄得卢之翰无所适从。眼下,粮草一时难以备齐。李继隆乘机给宋太宗写奏章,告卢之翰有意不发粮草,贻误了战机。宋太宗看了奏章,大发雷庭,立即令人去杀卢之翰。文武百官,见宋太宗满面怒容,虽然无法确认事实真相,却无人敢吭一声。
眼看卢之翰性命难保,钱若水不顾皇帝盛怒,甘冒杀头之险(包庇贻误战机的罪犯,是要杀头的),挺身而出,上前奏道:“这件事,真伪还不清楚,不能只听一面之词,就杀大臣。请皇上把事情查清楚之后,再杀卢之翰不迟。”钱若水的话,提醒了宋太宗,当即撤销了命令,怒气稍息。
后经查证,李继隆纯属诬陷,被撤了职。事后,卢之翰备下了一份厚礼,亲自登门拜谢,却被钱若水,拒之门外。
人命关天的事,历朝历代都有,怎么对待,是不是区别?钱若水面对人命关天之事,不管是上级知府,还是皇帝的质疑,都要讲究真凭实据,怎么能凭借一面之词随便定罪呢?!钱若水顶住压力,坚持为人处世的正统标准,拿出证据,平凡冤案,而且居功不受恩,这样的人是不是该名垂青史,彪炳千秋,被后人敬仰。
今天在中共治下,草菅人命的事随处可见,冤狱遍地,说明了什么?至少能说明一点:象钱若水这样的官员,太少了,中共太邪了。
from 气功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