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31日星期五

《三字经》读书笔谈(二十八)

文:刘如 来源:正见网

【原文】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字词义解释】

(1)宋:南北朝时期南朝的一个朝代名。其开国君主刘裕(宋武帝),小字寄奴,是汉高祖弟弟楚元王刘交的后代。对东晋有功,被进爵为宋王。后迫晋恭帝禅让帝位给他,改国号为宋。史称南朝宋或刘宋(与后来的宋朝(赵宋)区别)。公元479年,宋顺帝刘准被萧道成所逼,将帝位禅让给萧道成,南朝宋终被南朝齐所取代。刘宋共历经五十九年。
(2)齐:南北朝时期南朝的一个朝代名。萧道成篡宋自立,国号齐,即齐高帝,齐共历经二十四年。
(3)继:接续、接连。
(4)梁:南北朝时期南朝的一个朝代名。齐朝东昏侯暴虐无道,于是刺史萧衍起兵灭齐,萧衍即位为。后因侯景叛变靠陈霸先起兵讨伐侯景,但梁也被陈霸先所篡,梁亡,共五十六年。
(5)陈:南朝的朝代名,陈霸先为开国之君,因侯景之乱国土残破而且物资也缺乏,到了后主时被隋灭亡了,共计三十三年。
(6)承:继续、继承。
(7)南朝:宋、齐、梁、陈四朝。
(8)都:建国都。
(9)金陵:地名。即今南京市。
(10)北:从北魏统一北方开始,到隋文帝灭北周为止,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史称为“北朝”。
(11)元魏:即北魏,又称后魏、拓跋魏、元魏。拓跋珪为北魏开国皇帝,史称太祖道武帝。因魏孝文帝改姓元,故称元魏。
(12)分东西:魏分为东魏和西魏。至后期,北魏的实权,被大将高欢和宇文泰所掌握。公元534年,北魏的孝武帝逃到长安投靠宇文泰。第二年,宇文泰杀了孝武帝,另立文帝;高欢另立魏孝静帝,迁都邺城。从此,北魏分裂成两个朝廷。历史上把建都在长安的叫西魏,建都在邺城的叫东魏。
(13)宇文周:南北朝时期的北周。西魏后来被宇文觉所篡,建立了北周。因皇室姓宇文,又称宇文周。后被隋所灭,历经二十五年。
(14)高齐:南北朝时期的北齐。东魏被文宣帝高洋所取代,建立了齐国。史称北齐。因皇室姓高,又称高齐。后被北周所灭,历经二十八年。

【译文参考】

晋朝传了一百多年之后进入南北朝的时代。其中南朝共经历了刘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这四个朝代,都将国都建在金陵。

自北朝的元魏开始,至孝武帝时,元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后来,宇文觉篡西魏,建北周,高洋篡东魏,建立北齐。

【课文讲解】

历史从末年的三国走入晋朝,又从晋朝,进入南北朝时期,由420年刘裕篡夺东晋建立南朝的宋开始,至589年隋朝灭南朝的陈为止,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因为南北两势长时间对立,所以称南北朝。

我们说,历史从汉末的三国分权的220年开始,一直走到南北朝,长达360年。如果包括汉朝末年的动荡,几乎相当于四百年,与大统一的正统王朝汉朝或者唐的历史不相上下。是政权长期分裂或者交替统治的时代。

这样的长期动荡与分裂,意味着什么呢?既然中原自古称作神州,三国的诸葛亮写下预言马前课》,预言了包括自己所治理的蜀汉政权的灭亡以及以后各朝的兴亡。足见历史的走向是天意的安排。目的是在各朝各代留下相应的做人的思想行为与,所以必然是神传的文化。

上一课讲到三国的历史演的是“义”的文化内涵。当然刘备的仁德与礼贤下士的古代君主的风范依旧不断。等于是对儒家文化的一个总结。之后就要开始奠定佛家的文化了。

回顾周朝末年的春秋战国,也经历了几百年的分裂和动荡,却因此出现了总结上古文化的以儒家和道家为首的诸子百家的思想和建立了儒家在人世中作为指导做人思想的正统地位,道家则作为修行和奉天意帮助改朝换代的力量和智慧而若隐若现地存在。因此当历史走入又一个长达四百年的分裂时代,必然有它的意义。

既然三国时代,为的是演绎一个义字,是为总结儒家文化,留下仁义的思想。那么也注定,另一个思想,佛家的思想要开始全面输入中国,以便为下一个大统一的唐朝,奠定三教大繁荣,文化走入顶峰的时代奠定基础。

因此就注定晋朝只是短暂的统一,形成讲究文学诗歌书画园林等艺术的独立理论、审美观,继续为唐朝文化艺术奠定基础后,又分裂成南北朝。这段南北朝时代,政权频繁更替,目的是为了少数民族不断与中原汉族融合,完成民族文化大融合,目的就是让佛的文化从西域大量传入中原,广兴佛教,为在中原留下佛法修炼的思想文化奠定基础。

所以看这个时期的历史,大量的皇帝都信奉佛教,佛寺被大批兴建。我们看富裕的南朝,南朝各代寺院,僧尼之类极多。据载,宋有寺院1913所,僧尼36000人;齐有寺院2015所,僧尼32500人;梁有寺院2846所,僧尼82700人;陈有寺院1232所,僧尼32000人。不少王臣达官及文人学士,乃至民间也笃信佛法,于是佛寺遍布江东,而以梁武帝所造最多,也最奢丽。

这个动荡的历史过后,最终佛法进入中原,为唐朝佛法的全面兴盛打下基础。一切看似无序,实则是一场为留下神传文化的历史大戏的既定安排。

但即使在这样的时代,历史依旧证实,仁君兴国,昏君亡国。由于不是讲述的重点,就不在此讲述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研读。

【故事天地】

梁武帝的故事

梁武帝是南朝梁代开国皇帝,同时也是一个极为虔诚的佛教徒。在他统治的三、四十年间,被史家誉为魏晋南朝两百余年来未有之盛世,在政治与文化等方面,也获得很辉煌的成就。史书称他:“六艺备闲,棋登逸品,阴阳纬候,卜筮占决,并悉称善。……草隶尺牍,骑射弓马,莫不奇妙。”以下是关于梁武帝的一则小故事。

梁武帝听别人讲起有一位叫作磕头师的禅师修禅十分精进,并且很有神通,因而心生敬意,想见见他,就派人去找。有一天,梁武帝正在与别人一块下象棋。忽然有使者来报告:“陛下要找的法师,他来了。”当时梁武帝正专心下棋,想杀掉对方一颗棋子,便大声说道:“杀掉!”使者就赶快出去,把这位法师斩了。

等这盘棋下完了,梁武帝才想起来,说:“请法师进来。”使者回答说:“刚才陛下命令杀掉,臣已经奉命把他杀了。”梁武帝非常难过,便问:“法师临死前,说了什么话?”使者说:“法师讲:贫僧无罪。只是我在很久以前有一世是个农夫,在用铁锹挖地时,误杀了一条蚯蚓。皇上当时正是那条蚯蚓。所以现在我遭到了这个报应。”梁武帝听后,流下了眼泪,悔恨不已。

这个故事,为的是告诉后人,佛法讲的因果报应是真实存在的,人不可随意残害生命,是天理所在,无论何人,何种身份,都要承担自己为恶或者行善的结果。善因善报,恶因恶报,起到劝善的作用。

(注:根据正见网《三字经》教材改编)

本文标签:, , , , , , , , ,

from 气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