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如
来源:正见网
赵大人听说张行都被王上下旨剿灭海盗,终于下决心处理了在扬州的酒坊,来新罗跟着张行都发展生意。他去过一趟皇都后,非常吃惊夫人的势力,皇都的达官贵族几乎都受到夫人庞大财富的支持,因此让张行都不要跟夫人太针锋相对,认为生意与权势不可分割,要在新罗做大生意,就不能轻易得罪夫人,而且要跟金阳走近才对,因为金阳才智过人,是个前途无量、将掌握天下的人。但是,当张行都接到金阳的回信,说是夫人没有勾结海盗,他马上猜到,金阳极有可能已被夫人收买。张行都明确的告诉赵大人,就算金阳会掌控天下,如果他与夫人是一路的,就绝对不会跟他来往。赵大人从这时开始,一直跟着张行都,他代表世俗商人的观念,起着营造让观众充分了解张行都人生信念的环境的微妙作用。
张行都不久将阎长引诱出海,利用阎长自己曾用过的海路夹击的战略,将他们一举歼灭,阎长、白庆和张行首都被活抓。
张行都抓住阎长后,赵大人马上让他将阎长押送皇都。这样一来,新罗所有人都知道是张保皋的功劳,有了他的好名声,生意就好做了,反正又不是假的,付出了性命的代价,这种想法也并不过分。
但是张行都马上拒绝这种提议,他并不是为了获得名利去做的。可以说,张行都的身边,如果没有一个象赵大人那样的世俗商人,那么就很难突出表现张保皋他在这些名利碰撞下的内心的思考和想法,他怎样把握、怎样选择、为何要这样选择,将很难表达清楚,所以赵大人在其中起到了看似无足轻重,实则不可缺少的作用。赵大人对张行都感到难以理解,认为他太傻,白白丢掉这等好机会,换了别人,挖空心思都想抢上一笔功劳。那正是金阳的作风。
阎长被张保皋所抓,预告他一生的海盗生涯就此结束。为此,该剧要为他的海盗生涯画上一个句号,也要为他一生走过的海盗的路通过张保皋对他的整个详细的处置过程作个总结。目地还是配合张保皋的人生给人留下令人痛心惋惜的人生教训。而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恶人得到惩处后的大快人心的心理。
张保高面对阎长该怎样处置,心情其实非常复杂,内心久久无法平静。他对阎长的憎恨,对他可悲命运的同情与怜惜相互交织,在对阎长作出正式判决之前(王上已经让他全权处置),张保皋久久伫立在海边,望着那片与阎长与自己命运息息相关的大海,脑中回想起了跟阎长相识以来的种种纠葛不清的善与恶的缘份。尤其想起了当年自己还在薛大人手下当护卫时柳州之行让阎长惨败后发现阎长海盗真实身份的那一次会面。
那一次,他约阎长见面,向阎长宣布,从今以后断绝关系,阎长从此只是他的仇人、将他父亲推向死亡的仇人。那时的阎长分明没有任何的心理准备,非常的痛苦,含着委屈的眼泪说,自己也诅咒自己的命运,但那是他的过去,想抹也抹不掉。他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难过极了,无奈的问弓福(张保皋过去的名字),到底要他怎么做呢?但弓福当时只有满腔的怨恨既无法回答,也无心想要回答。张保皋想起了阎长当时对自己说的他到底该怎样做弓福才能原谅他,该怎样做,才能改变这身不由己的命运的话。想到这里,他内心非常的难过,于是,他决定将他从牢里带出,面对面的跟这位相识多年本该成为好朋友却成了仇人的阎长单独见一次面,然后就要作出判决了。
张保皋让人摆上简单的酒席,替阎长松了绑,给他倒上酒,让他自在的坐在自己身旁放松下来。张保皋开口说道:“仔细想想,你我俩人认识这么多年,竟然没有机会一起喝杯酒,如果不是某一天突然之间变成仇人,我会一辈子把你当成好朋友。”
阎长听到这些话,表情缓和下来了,他接过话说道:“好久以前,在清海市集你苦苦哀求我教你剑术,你是我交的第一个朋友。我在海盗船跚跚学步,在一帮粗鲁的男人中学习刀法剑术,你是第一个亲切跟我说话的人。我会后悔我的命运、痛恨自己在海盗船中长大,也是自从见到你之后。不过,已经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改善我们之间纠葛不清的命运。见到婷花小姐后,跟你之间越是难过,当我越挣扎,我就会陷入更深的深渊,在深渊中存活的唯一方法,就是杀了你。对于我们之间一直没有机会喝杯酒,我也感到惋惜,你就不要再拖延时间,马上杀了我吧。我到了黄泉也不会忘记你请我喝酒的好意。”
剧中演到这里,终于交代了阎长为何在少年时代第一次随着义父袭击清海时,明明拦住了逃命的弓福和婷花小姐,却奇怪的放走了他们;为何会帮助从放牧场逃出来却错过了参加护卫比赛时机的弓福实现心愿——从奴隶变成了夫人的护卫;为何当知道弓福被宋达卖到唐朝边防,要千里迢迢前去救他,甚至后来发现公子要毒杀弓福,他也想尽办法背着义父四处求医,把几乎没有存活希望的弓福救了过来。在他的心里,弓福是他在世上感到充满人性温暖的不可失去的唯一的好朋友。
但是他一辈子也没能意识到,他的本性上的渴望与他所走的路是多么的矛盾。所以他才说已经没有办法改善彼此的关系,因为各随其主,他不过是主人手中的一把剑而已。一辈子他都不知道这是一个绝对错误的认识。所以他才会跟弓福永远成为死对头,不停的在失去弓福后又最后失去了婷花对他的理解和信任,挣扎着走到这一步。他真的认为自己没有办法摆脱这样的命运。
张保皋听完阎长的这些无奈的回答,虽然无法掩饰内心对他的悲怜,但是已经没有办法免去他多年来跟随李大人滥杀无辜的滔天罪行,也不能理解为何他会如此“固执”的跟随李大人不肯回头,他不得不以严厉的口吻揭示阎长的罪行的严重性,以为阎长能真的知道这是错误的选择。因此他突然对阎长说道:“从现在起,该你经历生不如死的痛苦了。我以前觉得我们两人错综复杂的关系是由于我们各随其主引起的,所以明知你是我的仇人,还是替你可悲的命运感到可惜。但其实你早该离开李大人,跟他断绝关系,而你却固执的追随他。你成为李大人的嘴,变成了奸商;你是李大人的刀,杀死了这么多无辜的人,你现在就是用任何言语找一千条理由,你如今也只不过是让很多人痛恨的海盗而已,我不会杀你,我对你的罪行的厌恶要你活着去赎罪。”
这时的张保皋,悲怜与憎恨交织在一起,还不能完全理解阎长的成长,也无法理解他对李大人固执的追随。事实上,阎长内心非常的脆弱,每一次最伤心绝望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身边没有一个真正的朋友,非常的孤独寂寞,非常的需要当时弓福对他的原谅与帮助。对弓福而言很明白的道理(弓福可以果断的离开夫人、懂得跟随夫人这样一个不择手段的主人是助纣为虐的道理,除了小时候拥有正常的父母家庭的熏染,懂得基本的是非善恶的做人的道理,更有婷花小姐当时对他的点悟和支持)阎长却在义父李大人的教导下浑然不知,绝望中弓福又无情的将他突然宣布为仇人。
弓福以为对于自己来说,这些简单的判断阎长自己也应该明白才对,但是阎长不懂,也没有人启悟他这些道理,甚至跟他常常来往与他命运相似的婷花也曾以为阎长跟她一样是迫于主人的命令在违背良心痛苦的做事,其实阎长没有明确的良心的概念。由于弓福对他的憎恨与断绝关系的刺激,阎长从此认定,对自己有抚养之恩的义父李大人才是接纳自己的寄身之处。后来,他又在李师道军营的一次出征前对要遵守约定成为他的女人的婷花说过,如果自己在武珍州教婷花学做生意的时候,就能听到婷花对他说要等他回来的话,他会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男人,那时即使让他离开李大人,为此吃很多苦,他也愿意。
也就是说,阎长虽然本性未泯,但没有得到过任何他在意的人的接纳和谅解,他才一直跟的李大人,而且已经走得太远了。他根本听不懂张保皋判决他前告诉他早就该离开李大人的那些话。
但是张保皋虽然不能理解他固执的追随,脑中却想到他被自己宣布为仇人时痛苦无奈的问他自己到底该怎么做才好的那一幕,正是这一幕让张保皋感到万分痛心,才与阎长单独见面,并决定将他判为奴隶。剧中这个判决前后的剧情安排暗示了张保皋没杀阎长的根本原因,是想让阎长认识到他不可饶恕的罪行,并经受漫长的痛苦不堪的奴隶生涯的折磨,赎清罪行后,再期待能给他一次机会。
虽然剧中在此没有明确的交代,而且张保皋对阎长的惩罚显得无情而严厉,却留给了阎长一线人生重来的希望。这份用心,等到将来,当演到好友郑年与张保皋为是否收留阎长进入清海而发生争执时,会用郑年的强烈反对与不解道出这个谜底。郑年终于道出他对那次判决的疑惑,一直无法理解,为何张保皋会对阎长如此宽容,当初判决阎长没把他杀死,就很奇怪。
也就是说,张保皋虽然口口声声要让阎长今后生不如死,但真正的用意是让他赎罪,反省自己。然后再给他重新做人的机会。张保皋在阎长的额头烙上一个盗字,告诉他是为了让他永记在心。但是阎长一辈子都没能醒悟自己犯下的罪行有多么深重,直到被再次给予机会,也没能真正明白过来。
不管观众作何理解,该剧对阎长在无知中造下罪业毁灭自己的人生是充满悲怜与痛惜的,因此以大量的镜头深刻细腻的为观众揭示他最为可悲可叹的人生教训,同时成为证实张保皋人生的一个最有说服力的鲜明对比。刻画的也是相当的到位。人们看他的人生自然就会自己得出结论,千万不要善恶不分,成为被恶势力利用的工具,在无知中造下深重的罪业。因此一部优秀的历史剧,不仅要有生动的剧情和给人以感官上最美的视觉听觉效果,关键是要传达给人一个正确的人生观,让枯燥历史真正的面貌活现在今人的面前,让人深受启悟。因为它的生动形象性要比史实的记载更加深入人心,更加具有深远的影响。能做到这一点,导演本身就必须拥有正统的历史观,就像过去的史学家一样,认为一段一段的历史,是给人留下社会方方面面做人的经验和教训的。是教人向善重德为目地的。《海神》的优秀与可贵正是如此,尽管表面上他武打动作非常精彩,被人误认为是动作片。
from 气功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