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3-2018年天象揭秘-下部
作者:古金
图48-1:1942年最重要的天象之下,国军陷入了野人山的魔爪。
第四十八章 1942:毁佛遭天谴,惨死野人山(3)
1942年远征军4万多人惨死野人山,酿成人类战争史上最大的悲剧,而今很多人却要把这段耻辱,描述为悲壮的铺路、胜利的奠定――冷静想想:4万多人惨死魔鬼谷,无谓的牺牲,哪有正面意义?日军知道那是死地不能走,并没有逼国军进去,他们是逼国军决战,结果杜聿明胆小走进去躲难,连日军都深感意外。
这是一个连杜聿明本人都痛悔毕生的决定,可是大多数学者文人都在替杜帅开脱:杜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他要听蒋介石的命令把部队带回国,没有别的路可走,甚至有专家把野人山的罪责推给蒋介石――历史的真实绝非如此。
4. 天意出奇言,竟验野人山
上一章,我们讲了1942年的两个小天象,展开了远征军整体大败的宿命下,戴安澜和孙立人两次顺天应人的捷报。而1942年最重要的天象,是上图的“金星逆行守牛”,它像一条绞索,套住了远征军的脖颈,似乎注定了野人山的惨局。
前面我们多次讲过:二十八宿中斗宿的分野在吴越,对应人间从江浙、广东、广西,直到今天的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等广大地区,都和中国在同一片苍天之下。其实牛宿的分野,也是吴越。
《乙巳占》中讲:“斗、牛,吴越之分野。”
那么上图,金星逆行守牛宿天象的对应,就是当年国军在缅甸的结局。逆行相守,对应人间的主人公逆天了――逆在哪里?
《乙巳占》中讲:“金星进入牛宿并且留守其中,大人物有生死之忧,将军会失去他的众多军兵,关口、山梁阻塞,民众有不少卖身的;金守牛宿,将发生兵戈和对应国政权的变革,应验在60日以内。又有一种情况:妖言不会停息,对应人间的诸侯国有大兵,将军作乱。金星进犯牛宿时留守在那里,全军被破,大将死。”[1]
这些天象语言组合在一起,竟然全部应验在1942年国军的野人山惨败!
5. 伪史挖根源,惑众看妖言
妖言惑众,这句成语出自《汉书》,意思是:用荒谬谎言、鬼话,或者精心编造的假话迷惑人,用在1942年“金星守牛宿”这段天人合一的历史中,惟妙惟肖,深远幽长。
以往人们看来,对1942年远征军的历史最有话语权的,是实际掌权人、副司令杜聿明的回忆录。杜聿明1949年战败被俘后,十年监牢的生活相对优越,从战犯成为中共改造的模范,被特赦后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会的文史专员,写出了大量官方的第一手史料。人们常说:“十句话里掺进一句谎言,就很难分辨。”那么如果掺入2%的谎言,就更难分辨。杜聿明修写的史料就像这样,精心构筑的谎言和狡辩,只要你相信一点,就会被彻底迷惑。杜聿明被中共评为一代抗日名将,胜绩辉煌,败绩却情有可原!?如果按照这个官方论调,这段历史留给后人真正的教训,就全被抹杀掉了。
前面两章我们泛泛谈过:远征军是当今热点,影视片、记录片、讲座、网路文学大量涌现、热播,但是,都背离了核心的真相――必须指出的是,不是当代这些专家、学者、爱好者的学问不够、治学不严,他们在学术上都有很高的水准,只是他们被“妖言”迷惑了。正如《乙巳占》中说的“妖言不会停息”,只有在历史的真相面前,关键的伪史才解体。
6. 妖言初见,全域崩盘
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美军珍珠港的同一天,也在东南亚登陆。日军迅速炸光了英国的空军力量,第3天炸沉了英国Z舰队的大型战列舰,横扫东南亚,英军连连败退。1942年2月8~15日, 3万日军在弹药将尽的情况下,打到了新加坡城下,8万英军和5万英联邦军,军备精良、物资充足,旋即投降。在菲律宾,抵抗了半年的近8万美菲联军也向日军投降。
1942年1月4日,日军从屈从于它的泰国出兵,攻入缅甸,英军屡战屡败,急忙请来中国远征军。而英军患上了“恐日症”,对日军是闻风而逃。4月14日,英军逃到缅甸最大的油田仁安羌地区,为不给日军留下战略资源,7000多英军开始爆破油井,但是被赶上来的日军先头部队包围。英军向外冲锋,屡冲屡败,精神几乎崩溃,固守待援。
如上一章所述,4月15日夜,在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的不断恳求之下,杜聿明同意了罗卓英的意见,让离仁安羌最近的、驻守在皎勃东(KyaukPadaung,又译作巧克伯当)的新38师113团,去救仁安羌之围――1000多人去救援被围困的7000英军,面对“10000多日军”罗、杜纯粹是拿113杂牌团送死送人情。
英军总司令亚历山大也不傻,能看不出这是在糊弄他?
英帅妖言惑众,史罗昏头调兵
回去不久,亚历山大就传来“情报”:“皎勃东(注:在仁安羌以北50公里处)发现日军数千,英军和新38师的后路均遭截断,请火速派兵收复皎勃东,稳定后方。”
远征军总指挥美国人史迪威,远征军司令官罗卓英都慌了,马上把最精锐的200师从中线调往西线的皎勃东。
杜聿明一直主张力保东线,他南下40公里去漂背的司令部,罗卓英不在,杜对史说:“中线平满纳会战是包括你史迪威在内一致认可、蒋委员长批准的,本来兵力就少,英军一个假情报,你就把200师从中线弄到西线,现在不但中线难保,东线也顶不住了!”而史迪威嘴硬,恶语相向。杜和史大吵了半天,看吵下去没结果,杜就北上250公里,去梅苗的远征军参谋团部找罗卓英,在梅苗近郊碰上了。
罗卓英跟梅苗的参谋团商量后,已经倒向了杜聿明一方。罗、杜一同返回,二人在车上谈了一路,都同意调主力去救东线。分手后,杜帅直接回军部,罗帅回司令部说服史迪威,结果反而被史说服,又倒向了史。
棠吉收复立放弃,盟友为私等败局
20日东线罗衣考(LoiKau,或译作乐可)丢失,重镇棠吉(又称东枝)岌岌可危。但是,史、罗只同意调200师增援东线,而96师、新22师要留在中线准备平满纳会战。200师刚带着辎重从中线调到西线,现在又驱车开往东线,到达时已经是4月23日下午,棠吉城刚被日军轻松攻占。
戴师长顾不得远征疲乏,马上布置战斗方案。部队稍作休息,24日凌晨开始强攻,上午就收复了周边高地,下午巷战到半夜,收复全城。25日敌人反扑,被击退。但是敌军主力其实已经离开棠吉,从东线追击远征军,向腊戍方向杀去,兵锋直指中国云南,东线更加危险。
缅甸战局的东线是中国的国门,西线是英属印度的国门,中线兼顾两边。自私的英国殖民者,已经决定放弃缅甸,把缅甸战局交给中国人,亚历山大总司令已经把这个底牌告诉了史迪威。英军极力把远征军拉到西线掩护自己撤退,也是保护印度,至少也得把远征军拉到中线兼顾西线,而不考虑东线和中国的安危。
而史迪威本人,也私心很重。他是光杆司令,急切打胜仗立威,抓稳指挥权。眼见英军撤离,缅甸败局已定,他一心想把远征军撤到印度去,给予美式装备和训练,听命于自己,先收复缅甸,再打到东京。所以,他不能让日军堵住他西线的退路。在他看来,日军近10万精锐,没英军援手的远征军当前还不到10万,火力装备悬殊,东线根本救不了。东线救与不救都是败,如果去救东线战败,那样远征军就溃散回中国了;如果把主力留在中线,等著东线战败,回中国的路就被日军堵死,那样他正好拉着主力西撤印度。所以,他就命令新22师和96师向北退守曼德勒,准备中线的曼德勒会战,让已经在东线的戴安澜200师,离开棠吉,独自在东线追击敌人。
杜聿明愤然做主,布战局顿见糊涂
杜聿明力主保住东线,也是蒋公的指示。杜要打大仗全歼日军的56师团,以稳定中国抗战的全域。日军进攻的核心也是先占东线再占中线,切断中国赖以生存的外援,逼迫中国投降。
杜对史实在忍无可忍了。第一次在同古会战,史让戴安澜固守等死;第二次杜要让200师救东线,史受英军欺骗,让200师去西线,结果东线罗衣考、棠吉丢失。刚打回棠吉,史又让弃守,东线兵少力弱,史还往中线调兵!一直掌握实权的杜聿明,决定再不屈服,要自己说了算。
4月26日,戴安澜率领200师离开棠吉沿东线追敌,4月27日早上,杜帅把就把廖耀湘新22师最精锐的65团从中线调回东线棠吉,下午3点开始布置东线战斗。但是到了5点,杜帅又放弃,上演了现实版的朝令夕改!65团又返回中线的曼德勒。
杜帅刚自主当老大,就出昏招,折腾65团往返徒劳。决定还是听史迪威的,这样可以把战败的责任推给他。
廖耀湘阻敌成名,史罗杜自掘陷阱
在此一个月前,戴安澜同古保卫战的最后,杜聿明命廖耀湘的新22师去救出被围的200师,可是半道新22师被敌军截住没过去,200师独自完美撤出。廖耀湘奉命掩护主力,从3月底开始,在斯瓦河岸,廖师长让3个团渐次构筑工事,滚筒式后退抵抗,同时不让敌人休息,夜间游击袭扰,虚虚实实,机动御敌。3个团轮番开战、撤退、休息,而廖师长始终在第一线指挥,十几天下来,以伤亡2000人的代价,抵御日军2个师团约5万余人的轮番进攻,毙伤日军4500多人。“廖式阻击战法”开创了战争史上一个奇迹,新22师一战成名。
但是4月28日军部会议上,仁安羌大捷归来的孙立人向杜聿明指出:日军两个师团的主力,在中线一直缓慢推进,新22师、96师阻敌功不可没,而此后日军在中线依然缓行甚至停滞,显然在拖住、吸引我军主力,而西线奔袭英军、东线追击我军都十分迅猛,是要对我军中线主力形成双钳形包围。中线的平满纳会战没打成,现在中线的曼德勒会战同样前景堪忧……
但是,史迪威、罗卓英、杜聿明,只会打常规战,硬碰硬。同古保卫战的思路就是这样,让最精锐的戴安澜200师死守同古7天,吸引日军主力来包围,我军再从外包围歼灭之――结果200师守了12天,差点被日军围歼,而我军主力一个也没到。现在他们套路依旧:廖耀湘阻击越强,越能把敌人主力吸引到中线来,好在中线决战。平满纳会战虽然夭折了,但是曼德勒决战可以赌一把。而孙立人看来:日军打运动战,你挖陷阱等待猎物,最终将被合围,陷阱留给了自己。
曼德勒会战成空,远征军撤退纷争
结果真是这样,4月26~29日夜,远征军主力在中线曼德勒等著日军决战,但是:日军在中线的18、55师团兵力最强,却按兵不动;而东线的56师团攻势不减,29日全面攻取腊戍后,迅速杀向中国;同时西线的33师团,在29日突然猛攻梦内瓦的英军,钳形攻势已成定局!
29日,曼德勒会战不得不放弃,因为后路眼看将被切断了。亚历山大赶到司令部来,说英军要在西线梦内瓦独自阻击日军4天,掩护英军撤退――后来也做到了,真顽强了4天,在最后关头硬气起来了,“30日远征军必须全部撤退,我们要炸掉曼德勒的伊洛瓦底江大桥。”
史迪威说:远征军回国退路必将被日军掐断,看来只能撤往印度。亚历山大也诚恳地邀请远征军暂避印度,罗卓英很感动,觉得当前只有如此。而杜聿明不同意,坚决要把远征军带回国。
30日,中线的敌军主力开始进攻,远征军一边御敌,一边向北撤退。当晚罗卓英接到重庆电令:“蒋委员长急电,转史参谋长、罗长官:‘滇缅路惠通桥以西被敌占,速向(缅甸)密支那、(中国)片马转移,勿再犹豫停顿。’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四月三十日。”
这是一条回中国的大路,当时还没被日军占领,抢占这条大路是一场赌局,落在日军后边就会损失惨重。5月1日,罗卓英向远征军部下达了紧急撤往密支那的命令。
7. 责令掩护险用心,杜帅一害孙立人
杜聿明让孙立人的新38师(当时约剩8000多人)给第五军的撤退做掩护,抵挡日军18、55师团约4万多人的进攻,还有西线日军33师团约2万人的包抄,而且把孙立人的3个团分割到3地使用,战斗力最强、取得仁安羌大捷的113团直接越级运往卡萨,只给113团一个战炮连,让他们去正面阻敌。没有补给,背后没有军队支撑,也没有轮替休息,只有掩护主力撤退完毕,才能自己掩护自己撤退。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把孙立人的新38师往死里整。
孙立人后来知道后,也没说什么,为了大家,也只能豁出去了。
8. 贪财一路暗抗命,杜帅二害孙立人
从29日开始准备撤退,杜聿明的第五军十来天只走了290公里,离密支那还有200公里,他们在大路上有火车、有大量汽车运送,他在慢吞吞的干什么?
廖耀湘是杜聿明的老部下,他的回忆录里不提孙立人的救命之恩,反而给杜聿明多处隐晦、遮丑,但是此时他也不得不说句公道话了:“在军队撤过伊洛瓦底江,由江西岸撤退途中,又迟迟其行,考虑抢运英军丢下的大批军用物资。”
而孙立人就直言不讳了:“英军及国军奉令撤退,由我师殿后掩护。当时英军撤走,真是要命不要钱,什么也丢掉了,只顾逃得性命,但国军却是要钱不要命,只顾搜寻财物,全不想及环境的危险。因为当时局势紧张,当地老百姓与英军等仓皇避走,一切财物,均行弃置,店铺中保险柜等原封未动,国军见了,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目迷神眩,终日将十字锄、窝铲等,打保险柜,搜集财物,本来国军待撤的有四五个师,都要集中在曼德勒撤到密支那集结,当时尚有火车可通,汽车也还有几百辆,足资运用,如果迅速集中整理,利用火车运送,则结果尚可整编作战,可是他们只为贪财一念之差,要利用火车运物资,借口部队须休息数日,始可移动,是这样一迟延就是十天,而敌人未响一枪就已经占领了八莫及密支那。归路已绝,财物与部队都无法撤出了。只得改向北走,而那是高山密林,全无居民。他们翻越绝地,又逢雨季,于是他们饿死、淹死、病死、被土蛮杀死、自杀死,不知其数,以五万之众,归者不过数千人而已。而所谓财物金银与生命同归乌有。第二次我们反攻时,经过他们所行之地,真是白骨成堆,惨不忍睹。而我师当时,严令只准携带粮弹,其他一概抛弃,以减轻负担,违者即予枪毙。我警告部下说:“现在贪财,将来说不定连裤子也带不走了”。部下都能服从命令,结果虽是最后撤退,却能全师而至印度。”
杜聿明的回忆录文过饰非:铁轨被破坏,火车碰车了,汽车不足……火车当时确实因为缅奸破坏铁路而撞车了,但次日就修好了,大汽车可有600多辆!要知道,5月1日杜聿明就接到了蒋介石的急电,让他:“速向(缅甸)密支那、(中国)片马转移,勿再犹豫停顿。”杜帅暗中抗命,为劫财缓缓而行。
孙立人看到路边停著大量汽车,就去找杜帅:“我师自4月16日奔赴仁安羌交战开始,半个多月就没有休息过,现在掩护贵军撤退任务艰巨,请拨给少量汽车,以运送我们的伤患。”杜聿明和蔼地回答:“汽车太少,都有安排,实在无能为力,你们自己想办法吧。”
孙立人出去问那一路的大卡车司机,车上装的都是什么。司机见师长来了,不敢怠慢,打开车篷,只见里边全是紧俏物资,要大发一笔了。
而今好多纪录片展现孙立人完成掩护主力的任务,部队开着汽车直奔印度而去,那都是戏说。孙立人的运兵车开始时由英国车队负责,后来就靠杜聿明拨车,给你运兵之后就收走了,孙立人后来率军掩护撤退、冲破敌人封锁,都是步行跋涉。
杜帅让孙立人的38师徒步对抗日军3个师团数万人,有车也不给用,害人之意昭然。
(未完,待续)
——————————-
[1]《乙巳占》:“金入牛,留守之,大人忧死,将军失其众,关梁阻塞,民饥,有自卖者。金守牛,兵革并起,期六十日。又曰:妖言无已。金犯守牛,国有大兵,将军为乱,大人忧,国易政。金犯牵牛,留守之,为有破军杀将。”
[2] 林可胜(1897―1969):新加坡籍华人,中国近代科学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抗战时期,林可胜领导红十字医疗队救助中国伤患,1942~1944年随中国远征军去缅甸,任史迪威将军的军医总监。战况紧张,他经常每日工作16个小时,多次得到中、英、美政府的嘉奖授勋,还获得罗斯福总统的最高嘉奖。
1942年4月5日,林可胜率领3个红十字会医疗队和一个救护车队入缅。不久远征军大撤退,他们本打算从密支那大路回国。后来担心日军堵截,就改道向北穿行野人山去印度,20天即走出野人山,没什么损失
(逆天而为痛悔迟48-1:1942:毁佛遭天谴,惨死野人山3 全文完)
from 气功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