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5日星期五

华夏诗醇:“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文: 郑重
来源:

【原诗】
:《蝉》
本以高难饱,
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
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
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
我亦举家清!

【今译】
蝉栖高树,餐风饮露难以得饱,
发出哀伤之声,也无人倾听。
到了五更时,已声嘶力竭,
树色依然碧绿,还是不动于情。
官职卑微如桃梗,飘泊无定,
眼看杂草丛生,要把故园芜平。
感谢蝉鸣不断,使人警醒,
我也和你一样安贫乐道,举家清贫!

【注释】
本以二句:认为蝉居于高树,只餐风饮露,不吃食物。二句意思是:即以高树相栖,就难免饥饿,因而虽声带怨愤,也是徒劳。
五更二句:疏欲断意:谓蝉通宵啼鸣,到五更时,已无力气,疏落之声,已近断绝。但所栖之树却无情自碧,不顾蝉的呼叫,不理解蝉的衷情。
薄宦:指官职卑微。  梗:犹泛,代用一段寓言,桃梗说土偶人是泥土做成的人形,到秋天降雨时,就要。土偶回答说:我毁坏了,不过复归于泥土。而你这树枝条,被水漂走,却不知道要漂到何处?本句意谓官卑职微,行迹不定,无所归依。  芜已平:指杂草从生,盖满故园。
烦君二句:君:指蝉。警:惊醒、触动之意。举家清:指全家清苦。这两句是作者对蝉说的话:感谢你用你的鸣声,给我提示,警醒我:要安贫乐道,坚守我全家的清苦高洁!

【解析】
这是诗人的一首著名咏物诗。通过咏蝉,寄寓自己的志愿情怀。前二联写蝉,达到了物我同一,写蝉即者自己的身世。蝉高栖难饱,费声长鸣,却无人理解,纯属徒劳,这正是作者清高自处,而世情冷漠,无人相知的写照。三联写作者因蝉声引起的感受,抒发自己身为薄宦,飘泊外乡的哀伤。最后则物我合写,以蝉自警,要和蝉一样坚守贞操,自甘清贫。

诗以蝉起,又以蝉结,章法严密,物态的精细刻画,与情意的婉转表述,达到了浑然交融与统一,确是托物咏怀的名作。为历来为诗家所称赏。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谢谢您多次、经常的提醒、警示我:应该安贫乐道,勿忘初心,清廉到底!我也正是如此,举家(全家)清正!

明代学问家陆绍珩说:“俭为贤德,贫是美称。”古人诗云:“官到能贫便是清!”无论是做人、还是做官,都应以清正为好!


from 气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