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汉族于先秦时自称华夏、华夏族
中国为何被称为“华夏”
自古以来,中国有过许多名称,如中华、中原、华夏等等。为什么要把中国叫做“华夏”呢?
公元前2100年~前770年黄河中下游黄帝的后裔先后建立了夏朝、商朝、周朝。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了自春秋战国以来群雄割据的局面。汉族于先秦时自称华夏、华夏族。
“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楚失华夏。”古人是以服饰华采之美为“华”;以疆界广阔与文化繁荣、文明道德兴盛为“夏”。
汉族由汉王朝而得名,此前称华夏族,所以汉族本身就是由不同民族融合而成的,其主体是华夏族,这就是中国之所以称为“华夏”的原因。
“中国”一词的由来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如《大雅·民芳》载:“惠此中国”。但《诗经》中的“中国”实算不得是真正指称国家的“中国”。
作为指称国家的“中国”一词,在战国诸子书中已屡见不鲜了。如:《孟子·滕文公上》云:“陈良、楚产地,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又“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庄子·田子方》云:“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这些都说明上古之所谓“中国”者,即指后世之“中原”也。但又有不同于“中原”的地方,即地域不及后世中原之广,而相当于今山西、山东、河南、河北一带。这一带地区被四周分布的夷、翟、戎、蛮诸族及其所建国包围在中间,故称这一带地区及所建国家为“中国”。
中国的别称
我国历史悠久,外国对中国的称呼也常因此而异。唐代的中国国势强盛,名声很大。因此在这以后,外国便有称中国为“唐”的习惯。《明史·真腊国传》中说:“唐人者,诸蕃呼华人之称也,凡海外诸国尽然。”与此相关,外国也有把中国叫“唐家”的,华侨中谈到祖国也有叫“唐山”的。与此类似的情况是,称中国为“秦”、“汉”。晋代僧人法显在《佛国记》中提到西域称中国和尚为“秦地众僧”。现在伊朗的波斯语、印度的印地语、意大利语、英语对中国的称呼,通常都认为是从秦的发音转化而来。
来源:中华粤府良人
from 气功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