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2日星期四

书院升为国子监 为什么范仲淹功劳最大?(图)


范仲淹主持应天府书院期间,推动与确立了教育宗旨,培育出不少人才。(网络图片)

此文主要说说升为国子监的书院——应天府书院。应天府书院能够升格,主要与范仲淹有关。

应天府书院 唯一的国子监学院

应天府书院所在地商丘,是北宋四大京城之一的“应天府”。应天府本来被称为是宋州,北宋的第一位宋太祖赵匡胤还没有当上皇帝的时候,曾是这里的节度史。地以人贵,北宋第三位皇帝宋真宗,就把这里升格为了应天府,后来觉得应天府的地位还不够高,又把这里升格为了“南京”。

应天府书院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唯一被升为“国子监”的书院。“国子监”是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应天府书院之所以能够升格为国子监,这要归功于那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北宋大家范仲淹,范仲淹曾在这里主持讲学,在范仲淹做了高官之后,就把应天府书院升格为了“国子监”。

范仲淹与应

西元1026年,范仲淹因丧母守制商丘,受知府晏殊之聘,主持应天书院。范仲淹继承戚同文“天下同文”之志,“以天下为己任”,以“九河我吞,百谷我尊”、“浮云我决,良玉我切”的博大胸怀,为北宋培养大批人才,如王尧臣、赵鰖、张方平、富弼、孙复、石介等。史载有“宋人以文学有声于场屋者,多其所教也”。西元1027年,书院王尧臣、赵鰖分别中得状元和探花。

西元1028年底,范仲淹主持应天书院期间,教授《艺文》和《易经》两门课,留有众多遗文,如《上执政书》、《南京书院题名记》、《代人奏乞王洙充南京讲书状》、《南京府学生朱从道名述》、《唐异诗序》等。其时,书院学生会按照不同专长而入读各项分科,课程主张学以致用,提倡实地考察,即所谓“明体达用”。范仲淹说:“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将何以救?在于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在“经济之才”的总要求下,还要培养专业人才。他主张选拔人才要德才兼备,且首先注意德。范仲淹“日于府学之中,观书肆业,敦劝徒众,讲习艺文,不出户庭”。常宿学中,训督学者皆有法度,勤学恭谨,以身先之,由此四方从学者辐辏。

宋仁宗庆历年三年(1043年),担任宋廷参知政事的范仲淹提出“精贡举、择官长”等十项主张,取胡瑗苏湖教法改革当时教育系统,当时应天府已升格为南京国子监,先行实施改革,一改当时崇尚辞赋的浮浅学风,重经义、重时务、重实际。

范仲淹推动书院发展 确立教育宗旨

范仲淹执教应天府书院时,经常教导学生要“从德”,而不能仅以科举仕进作为求学的最终目的。在他提出的“为学之序”中,学、问、思、辨四者也是最后落实到“行”上。后人立有《宋范文正公讲院碑记》,建藏书楼,回顾范仲淹的讲学生涯。

在范仲淹主讲该书院的过程中,率先明确了具有时代意义的匡扶“道统”的书院(学校)教育宗旨,并以此确立了培养“以天下为己任”之士大夫的新型人才培育模式,由此推动了宋初学术、书院学风朝经世致用方面的转变;后来又通过“庆历兴学”的若干措施,肯定、鼓励了这些成就,进一步推动了北宋书院的发展,明确了学术、大师在书院中的重要作用和历史地位。

先后有主盟北宋文坛的欧阳修、王安石、范仲淹、曾巩等人,北宋五子之一的张载等,皆毕业于应天府书院。撇开论资排辈,单就开学术风气之先及荐拔人才而论,范仲淹的宋学开山地位也是当之无愧的。

范仲淹掌管应天府书院时,总结先师戚同文的教学方法,为书院制定出一系列学规,要求“为学次序”和“读书次序”,严格要求院生学习。《上执政书》提出固国本、厚民力、重名器、备戎狄、杜奸雄、明国事六件大事。其中,“重名器”就是慎科举、敦教育,初步形成了宋初河南书院教育的基本宗旨。

责任编辑:轻描淡写

本文标签:, , , , , ,

from 气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