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日星期四

【知音】五德之禽:鸡(组图)

 作者: 安吉


不知您是否觉得以往的比较有年味呢?

亲爱的听众朋友好,欢迎收听“正见知音”节目,我是安吉。首先呢,安吉要向您拜个年,今年是金鸡年,那安吉要在这里祝您鸡年行大运,吉祥如意。

既然是金鸡年,咱们先来分享一篇和鸡有关的文章。

鸡的相关风俗与传说


今年是鸡年,鸡可是“之禽”呢!

鸡被称为“五德之禽”,所以大年初一便被定为鸡日。

我国古人非常重视鸡,《韩诗外传》中说鸡:“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所以鸡被称为“五德之禽”。(广播时间/01:39)

古代有个传说:在东海中有一座叫度朔山的大山,此山又被称作桃都山,山上有一株巨大无比的桃树,树根向周围伸展方圆达三千里,树顶有一只金鸡,日出则报晓,当金鸡啼鸣时天下的鸡就会跟着啼鸣,那株桃树就是天下的万桃之祖,而金鸡则是天鸡,所以人们在过年时所剪的鸡便是这只天鸡。古时人们过年时,为保佑一年全家的平安就要用桃木刻神像立在自家的大门前,同时还要插几根公鸡毛来象征着这只天鸡。当后人们把贴春联来代替桃符后,便把剪鸡贴窗花,代替了插鸡毛的风俗了。

古时每年的正月初七日以前是为“说畜日”,初一是鸡日、初二是狗日、初三是猪日、初四是羊日、初五是牛日、初六是马日。等六畜过后,才轮到初七的“人日”。这六畜日虽算不上是节日,但是在古时的农耕时期,农家人是非常重视这六畜日的,正月初的这头几天都要按六日顺序要在鸡窝、狗窝、猪圈、羊栏、牛棚和马棚处贴上红纸条,并点香祭拜,企望家中的六畜兴旺、无灾无病。(广播时间/03:16)

鸡日为六畜日之一

那么为什么过年初七前为畜日,到初七才为人日呢?原来,在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之前,要给人类创造一个好的环境才能使人生存下来,否则人类无法开化、也无法生存。这样神就先造出了可以让人类分辨出时辰的鸡,然后又造出了能陪伴并保护人的狗,再往后才造出了为人们食用的猪、羊以及帮助人们种田的牛、马。有了这六畜,这个世界才变成相对能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于是神才造出了人。

为了报答神对人类的慈悲,人们便在每年开始的几日按顺序定出了六畜日,到第七日才轮到纪念人类自己的诞生之日。所以,这也许就是为什么至今人们过年都要把这七天定为正式的过年日的真正原因。(广播时间/04:18)

这个真的是满有意思喔!那我们在海外中国人,过年的气氛好像也没有那么热闹。初一我打电话给国内的亲戚朋友,聊了聊。亲友说,国内的气氛倒是挺热闹的,可是大家都忙着在微信上抢红包,结果人人都捧着个手机,结果是连年夜饭都没吃安生。好像现在过年就是放长假的代名词,有钱的出国旅游,没钱的就在家睡懒觉,还有打麻烦、打游戏,每天暴饮暴食的,几天后昏头昏脑的再去上班。记得小时候,一过年了还有各种各样的仪式,要穿新衣,放鞭炮,给长辈拜年,那时候多有意思啊。

年的味道


饽饽的花样多,总喜爱造型可爱的饽饽。(以上皆为网络图片)

在“正见网”上,有一篇文章叫《年的味道》,也表达了这种想法。 作者若水说自己特别想念过去过年的有意思,有气氛和有味道。(广播时间/05:19)

一、奶奶形塑出的过年味

他说小时候啊,住在日本人留下的小二楼,楼上楼下共住了十六户人家。那时候不懂得什么叫“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但是明白这十六家就像一家人一样。

最有意思的就是过年了。进了腊月,家家忙起来。奶奶是闯关东过来的,做得一手好面食。楼里的孩子们都到我家,这个说:“奶奶,我想要个小兔子。”奶奶就用面捏个小兔子,用小黑豆点上眼睛,胡萝卜切出个三瓣嘴,立着两支大耳朵。那个说:“奶奶,我想要朵玫瑰花。”奶奶就把一团面塞到一个面模子里,一扣,倒出来,再撒上点红线线、绿线线。上锅里一蒸,哇,胖胖的小白兔子,盛开的玫瑰花。孩子们用小手捧着烫烫的饽饽就回家了。年前,奶奶给好多孩子蒸一个自己属相的年饽饽。当然了,这些面食模子都被“文革”中当“四旧”“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给劈了、烧了,年饽饽也被“共产”成一个模样了。(广播时间/06:35)

每年腊月底,家里的窗台上总是摆着几双小孩儿鞋,那是奶奶给楼里当年出生的小孩儿做的,花花的鞋面上缝上小老虎头,很有生气的。妈妈们都是抱着孩子来,奶奶亲手把鞋套在一个个小脚丫上,还要下地走上几步给奶奶看,奶奶还要念叨上几句词,都是吉祥话。

二、户户热闹过年

最有意思是三十晚上,家家灯火通明,平时里人走灯灭,节省得很。这一晚,亮堂啊!长辈们给孩子们做小灯笼,里面点根小蜡头,一个小棍挑着。大孩带着小孩,满屋里犄角旮旯照啊,无处不光明。自己家照完了,再到别人家照。大人们说:把邪魔烂鬼的都吓跑了、照化了。虽说不懂啥意思,可是照得热热闹闹、认认真真的,照得满楼亮堂堂。(广播时间/07:40)

午夜前,家家包好了饺子,盛上几小碗,由家里大孩子送给邻居。再看看自家桌上,各家的碗,各家的盘;面皮黑点白点的,个头大点小点的;酸菜、白菜、萝卜馅,热气腾腾。吃着、品着,这是谁家的,那是谁家的,什么滋味,那才叫有意思。

大人们守岁,孩子们闹够了就睡了。早上被叫起来,最热闹的场面开始了。一通开门炮仗,全楼的人可都出来了。辈的按照年纪大小排成了队,三四十人哪!小辈的更多,那时候哪家最少也有仨孩子,我们也按岁数大小站成一大排。那场面挺壮观。唯独留在屋里的就是祖辈了,还是按照年岁排序,父母们到各家给老人拜年,一批一批的,出来了,再到下一家。大人们出来后,该我们小辈了。大孩子在前头,小的在外面等着,屋里搁不下这么多人哪。我们进的屋来,只见祖辈们端坐在床边,旁边一大盘糖果。我们站成排,一起跪地上叩三个头,给老们拜年。小的把头磕得咣咣响,老的乐得合不拢嘴。出来时小手里都攥着一颗老人们给的糖。

全楼走完了,父母们回各家,孩子们聚成好多堆堆,头顶着头,双手捧出自己得到的糖,看看有没有重样,相互交换,最后一定是一样一颗,才各回各家了。(广播时间/09:26)

三、比、换糖纸

那时的糖是真甜嘴啊!含在嘴里,甜了,化了,再吐出来,包在糖纸里,待会儿再吃。几天之后,糖吃完了,孩子们的另一个节目开始了:比糖纸,换糖纸。小本本里,一页里夹上两张糖纸,那是小心翼翼的在水盆里把纸面的褶皱展开,擦去水迹,晾干,夹在本里压平,按照质地、色彩、图案分类,年年攒起来的。小脑瓜们攒在一起,看着一张张糖纸,欣赏着那个年代最为精美的艺术杰作。展示中有个原则的,重样的要送给没有的,大孩子一定要让给小孩的。现在想想,那时候孩子们的心态真好,看着别人得到高兴时,比什么都乐呵。

那些带着岁月记忆的糖纸啊,随着知青被遣下乡的颠沛流离,受到经济发展的物质冲击,伴随人性失落、人味殆尽的时代变迁,还有几张储存在人们的记忆里呢?(广播时间/10:40)

一个年,引起人多少回忆和深思啊!先人们为了躲避年兽的侵害,得到了神明的指引,人类走过来了。这是最值得庆贺与珍惜的。为此,祭奉神明,感念先祖,寄于新的一年,所以,过年是中华民族最盛大最喜庆的节日了。找回人应有的敬天知命、感恩图报、仁义忠信,尊长护幼,才是真正走回人道。在人道中,过年多有味道啊!

亲爱的听众朋友,感谢您收听这一期“正见知音”。节目的最后呢,安吉要给您放一首颜静芬老师制作的乐曲《迎新春》,再一次祝您新年行大运,我们下次节目再会。(广播时间/11:57)

责任编辑:清净有道

本文标签:, , , , , , , , , , , , , ,

from 气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