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方行 来源:正见网
轩辕黄帝乘龙飞升之后,中华文明在黄帝的后裔的带领下逐步有序的向前发展着。后来的尧和舜都是黄帝的后裔,他们都十分的有圣德,都深受百姓的爱戴和尊敬。中华文明的文明成果進一步得到完善。
关于尧帝事迹在《史记》、《尚书.尧典》等中都有记录。我们这里就说说几则传说的意义。
记得2011年我去山西平遥古城看看,在那里知道关于平遥古城来历的一个传说:此地本是尧的封地,称古陶地。尧帝时期天降大水,百姓无家可归,后来等洪水退去,百姓回家,可是家园都被冲毁,在哪里安家好呢?这是萦绕在尧帝心中一个问题。此时出现一只乌龟,尧帝就对臣民们说:“这只乌龟爬到哪里,咱就在哪里建都城。”这只乌龟爬到这个地方,不动了。尧帝就觉得这是上天的指示,于是就在这里建造了城邑。在建造城池的过程中因为得到乌龟的启示,就建造了乌龟形状的城池。原为夯土城垣,古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782年 ),现存的砖石城墙是明洪武三年,因军事防御的需要而扩建的。在古城中有一株汉柳,三次主干死去又从新发芽生长起来。
平遥古城的整个历史发展沿革过程我们自不必多说,就说近代,在这座城池中出现晋商的大票号“日升昌”,这对于近代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十分的深远的。(据史料记载,晚清时期,全国票号共有51家,其中43家总号设在山西,在平遥境内就有22家,且多数集中在西大街上,因此有人戏称此街为中国的“华尔街”。)
山西票号讲诚信,据说清末时一位老乞丐拿着三十年前开据的12000两日升昌张家口分号汇票来兑换,大掌柜查明底根问明缘由之后,都如数兑换了现银。
为什么说此事呢?因为当年尧帝建平遥古城不仅是为了安顿百姓,更是为了后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一个动荡的年代,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作后盾,那很可能很快就会被灭亡。如果文化传统被毁掉,那在今日洪传救人的大法,就会变的很困难。所以在文明的初始,创世主就系统的安排了此事。
说到创世主系统安排此事,咱再说说尧帝“迁三苗于三危”的事情。舜在巡视四方的时候发现三苗部落在长江、淮河、荆州一带多次逞乱,就建议尧帝将三苗迁徙到三危山以同化西戎。三危山在现在的敦煌附近。到了大禹时代,“三危既度,三苗大序”。(见《史记》“五帝本纪”“夏本纪”)可见圣王仁德之功!
敦煌莫高窟后来成为著名的佛教石窟,里面保留大量的从北魏时期到元代时期的绘画和雕塑作品。让人们能从这些雕塑与绘画中了解历史的真相和佛教理论。当然不仅这些,这里形成了一门崭新的学问“敦煌学”,其涵盖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
大山也好一方土地也好,长期荒芜、没有人烟,那可能就被很多邪的、不好的因素所占据,所以文明初始时期,尧帝迁徙三苗部落来这里,表面上是同化西戎部族,实质上是在这里多撒下文明的种子,也同时让三苗部族改变一下他们的习性,让正的、好的,这茬文明的神性因素渐渐的浸入其中,加之后来渐次来到这里的部族,为了以后佛法东传在这里开凿石窟从而留下神的见证做准备。
这就好比后来被称作“传国玉玺”的和氏璧一样,这玉本身成色、质地是最好的,但只凭这一点根本达不到上天对“传国玉玺”的要求,“传国玉玺”需要一种敢于直言上谏(“真”)的精神,只有这种精神才被赋予神通过天子来管理人间的“凭证”要知道:圣旨虽然是皇上写的,不盖上印章那也是不生效的。而恰好卞和就具备了这种精神。所以当卞和为真相忘我付出(哪怕双脚都被前两任君王斩断,也要向继任的君王证明手中所拿的,不是石头,而是美玉)的精神溶到这块玉中,这块玉才被“点石成金”从而成为代表皇权至高无上威严的象征。
尧帝以仁德治天下,舜帝以孝道著称,无论他的眼盲父亲和后母以及同父异母的弟象如何虐待他,他心里都不生怨恨。而且在《列女传》中记述了娥皇、女英是如何帮助舜躲开弟象设下的圈套的。读起来挺有意思。不妨读者也找来看看。
这一点常人是很难做到的。以致在舜帝在九嶷山去世的时候有人说他尸解圆满。(《神龟记》中有此说。)其实包括尧帝以及先前的一些仁德的帝王在去世时都是尸解仙去,留下的都是衣冠冢。因为他们完成了上天赋予的使命,也算功成圆满。
舜帝走后,尧帝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闻之踏来,因过于伤心,泪水洒在路边的竹叶上,从此竹叶上充满了点点斑痕,“湘妃竹”由此而来。
咱从常识而言,我们现在人的眼泪滴在竹叶上再多,也不会形成湘妃竹,其实这则传说就是表达了尧帝嫁给舜帝的两位女儿根本不是一般人。而都是“天界儿女下凡尘”,演绎一段不平凡的故事,开创一段神传文化。
from 气功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