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志坚 来源:正见网
一、婚姻之事请神灵做主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载:
郭元振,年轻的时候英俊潇洒,有才有艺。宰相张嘉贞,想招郭为女婿。元振说:“我知道您门下有五个女儿,不知哪个丑,哪个漂亮,这事不可匆匆忙忙,还等我仔细考虑考虑。”
张嘉贞说:“我的五个女儿都很不错,各有姿色,只是不知哪位能与你匹配?你风骨奇秀,不是一个平常人。我想让五个女儿,各自拿一根丝线,站在帏幔后面,你隔着幔子,从中挑选一根丝线,牵着,那个被牵的女儿,就与你相配。这叫婚姻之事,请神灵在暗中做主。”
郭元振欣然从命。后来,他牵了一根红丝线,得到了张嘉贞的第三个女儿;一见,长得非常出色。这位三女儿,后来果然跟着郭元振,夫妻和睦,富贵显达。
【评点】
人们常有“千里姻缘一线牵”之说。这郭元振还真是牵红线选媳妇呢。婚姻是人生大事,神圣庄重,非同儿戏。
二、“三上功夫”
宋代欧阳修《归田录》记载:钱思公,即钱惟演,字希圣,吴越王钱俶的儿子,从父归宋,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使等,谥文僖,后为避讳,称文思。
钱思公,虽然生长于富贵之家,但他嗜好却很少。在西京洛阳时,他曾经对属下官员说:“我平生唯一的爱好是读书,坐下来就读经史,躺在床上就看小说,上厕所还要翻阅小辞(诗词曲等短小的作品),差不多从未离开过书本。”
谢希深也曾说:他与宋公垂,同在史院供职时,见宋公垂每次去厕所,必定都挟本书去,在厕所高声朗诵的声音,远近都能听到。宋公垂就是这样好学。我于是也对谢希深说:“我平生所写的文章,大多成于‘三上’,那就是马上、枕上、厕所上。只有这样专注勤奋,才更便于文章的构思。”
【评点】
成就一项事业,有两点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兴趣与勤奋。一个人对自己所干的事毫无兴趣,视为苦差,他自然也就谈不上勤奋,难以取得成功。从自己的工作中,体会到无穷乐趣,并孜孜不倦、争分夺秒地为之劳作,终将有所收获。这正是“三上”给我们的启示。读书写作要有兴趣,要讲勤奋,其他的事情,也概莫能外。
三、吕蒙正不为物累
宋代欧阳修《归田录》记载:吕蒙正,字圣功,宋代河南人,曾任知制诰、参知政事、中书侍郎、平章事、吏部尚书等职,三度入相,卒谥文穆。
文穆公吕蒙正,为人宽厚,官至宰相,宋太宗十分器重他。有一个朝臣,家里收藏了一面古镜,自称能照两百里远。朝臣想通过吕蒙正的弟弟,把古镜送给吕,以求得到他的重视。
吕蒙正的弟弟,瞅到机会后,就故作不经意地在哥哥面前提起这事。吕蒙正笑着说:“我的脸不过碟子大,哪里用得着能照二百里的镜子?”他弟弟便不再敢往下说了。
听说过这件事的人,都佩服、赞叹吕蒙正,认为他比唐代的李卫公要贤明得多。没有特别的嗜好,不受外物的牵累,这是古代的贤人都很难做到的。
【评点】
本篇通过写吕蒙正拒收宝镜一事,来表现他廉洁自律、不受物累的可贵品质,同时又把人物性格展现得活灵活现、有血有肉。吕蒙正的弟弟,提起宝镜一事时,他并没有声色俱厉地把弟弟喝斥一顿,而是针对那宝镜的特点,说了一句“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这明明是拒贿,但表现得较婉转,语言诙谐,柔中带刚,寓庄于谐,人物幽默、宽厚的性格,得到了充分展示,让人觉得可敬可亲,还可笑!
四、两位“酒仙”
宋代欧阳修《归田录》记载:石曼卿,即石延年,字曼卿,宋代时的宋城人,真宗时,任大理寺承。石曼卿为人坦荡,是个奇才,在当时很有名气。他身材魁梧,气度不凡,酒量过人。
还有一个人叫刘潜,也是一个胸有大志、性情豪爽的人,与石曼卿是饮酒上的对手。他们听说京城沙行,有个姓王的人,新开了一家酒楼,就前往探访。两人对饮了一整天,互相间一句话也没说。
老板王氏,奇怪他们饮了那么多酒,酒量大大超过了普通人,以为他们是神异之人。老板又送上许多好菜好果,更取来好酒,非常恭谨地招待二人。两人喝酒吃菜,神情自若,傲然不顾。到傍晚,两人都一点没有醉意,相互作揖,随后离开了酒楼。第二天,京城里盛传有两位酒仙,到王氏酒楼饮过酒。
过了好久,人们才知道那两位“酒仙”是石曼卿、刘潜二位。
【评点】
在中国文化中,酒常常是与豪放、激情、侠义等等相联系,与英雄、壮士、诗人等等不可分。本篇就是通过写饮酒,来表现石曼卿、刘潜两人的豪宕不羁、卓异不凡。人物一言未发,但那超尘脱俗的形象已跃然纸上。
饮酒勿纵狂言浪语,是一种好操守。
五、杨亿戏对寇准
宋代欧阳修《归田录》记载:
莱国公寇准,在中书省任职时,和同事取乐,他说:“水底日为天上日。”这是上联,没有人对出下联。
正巧,这时,杨亿来谈事,寇准就请他来对。杨亿顺口就说:“眼中人是面前人。”在座的人,都认为他对的下联,很工巧,又很有趣!
【评点】
古代的官吏,大多也是文人墨客,喜欢吟诗作对,怡情悦性。他们把聪明才智,常常用在互相咏诗联句、对对子……这些事上。
这则小品,虽说不上有什么深意,但很有情趣。生活中需要有张有弛,阅读的东西,也当深沉的与轻松的,兼而有之。
六、“物破自有时”
宋代彭乘《墨客挥犀》记载: 韩魏公任并州知州时,有中表兄弟,献上一只玉盏,说是耕田的人从旧坟墓中得到的。那玉盏没有一丁点斑点,真正的绝世宝物。
韩魏公用百两金子答谢表兄弟,格外珍视那只玉盏。他打开好酒,请来漕使显官,特地设置一桌酒宴,在桌上铺上绣衣,然后把那只玉盏放在上面,并准备用它来进酒,遍劝来客。
过了片刻,有个差役走过,不小心碰到桌子,玉盏给摔碎了。在坐的客人,无不惊愕。那个差役,赶紧伏在地上,等候发落。
韩魏公神色不动,笑着对客人说:“东西要破,也是自有时候。(原文:物破自有时)”他又对差役说:“玉盏是你不小心打碎的,你并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呢?”
韩魏公就是这样度量宽宏。
【评点】
我国古代的《训俗遗规》中,有这么两句话:“待己者,当于无过中求有过;待人者,当于有过中求无过。”韩魏公待人正是这样。 当差役不小心把珍贵的玉盏,摔碎了时,他不仅没有恼怒、责骂,而是从差役的过失中,看到“无过”(不是故意的)。
本文在写玉盏破碎之前,对玉盏的珍贵,韩魏公对它的珍爱,都作了充分的描述。正因为这玉盏是稀世之宝,也正因为韩魏公对它异常珍惜,所以韩魏公最后对差役的宽容和谅解,才显得更加难能可贵。一件具体的事,平平常常、入情入理的几句话,就使韩魏公心地宽厚、气度宽宏的心性,充分体现出来了。
另外,一物之破,尚自有时。那么一朝代之亡,亦必有时。而一人之死,也一定有神明的安排。三者一理,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七、狄青用兵
宋代王铨《默记》记载:狄青:字汉臣,宋汾州西河人。北宋名将,官至枢密使。
狄青很会用兵,足智多谋,当时的人都很佩服他。他率兵出师讨伐侬智高,准备出发之前,在琼林苑,设宴犒劳士卒,将士们全都在坐。
行过酒以后,狄青自己起身走了一圈,然后说:“儿郎们如果肯跟随我狄青的,你们就跟我同去。如果有父母要侍养的,或者家人幼小的,或者害怕不愿去的,便请在这里,自己说出来,都可得到照顾。若大军出发之后,敢有退避的,我就只有以剑相待了。”
于是,三军将士,都感泣自励;到了五岭之外,没有一个人怠惰的。
【评点】
据史书记载,皇祜五年(1053),宋朝以狄青为宣抚使,与安抚使余靖、孔沔,统兵三万余人,破侬智高于邕州。这则笔记,就是写狄青率兵出发前的情况。它主要是通过狄青的一段话,来表现他的仁厚慈爱,果断严肃,治军有方。
八、诸葛亮择丑妇
宋代习凿齿《襄阳耆旧传》记载:
黄承彦,蜀汉襄阳人,性情爽直、开朗,是沔南一带的名士。他对诸葛亮说:“听说您在挑选媳妇,我有个丑女儿,长得黄头黑脸,但很有才华,足以与您相配。”
诸葛亮答应,就娶黄家女子为妻。
黄承彦便用车,把女儿送给了诸葛亮。
当时的人把这事作为笑话,谈论取乐。四周乡村,流传着这样两句话:“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评点】
聪明绝顶、智谋无双的诸葛亮,却偏偏娶了一个不仅不漂亮,反而很丑的女子为妻。这事儿流传了千百年,是真是假,已无从可考。古往今来,仅以色貌取人,而自食苦果者,实在太多了。看来,在一个人德、才、貌不能兼美时,取哪一点,实在值得慎重考虑。
from 气功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