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唐宇
领导用人是一门大学问,不仅是“利用”,更是“相互理解与成就”。真正的高明领导者,懂得体察他人的需要,予以成全,从而也能实现自身目标。这种“成人达己”的智慧,正是最高层次的“双赢”。
《资治通鉴·唐纪》中记载了一个广为传颂的故事:
唐太宗问大臣们:“创业与守成,哪个更难?”
房玄龄答道:“国家初创之时,与群雄并起,历经厮杀方能一统,创业之难莫过于此。”
魏徵则说:“自古帝王,多在艰难中得天下,又在安逸中失天下,守成更难。”
太宗听后笑道:“玄龄与我共取天下,历百死得一生,深知创业艰难;徵与我共治天下,时常忧心富贵易生骄奢,疏忽则致祸乱,故知守成更难。如今创业之难已成往事,而守成之难,正当与诸位慎之。”
房玄龄等人感叹道:“陛下此言,实乃天下之福!”
这段对话,表面上是关于“创业”与“守成”的辩论,实则体现了唐太宗的用人智慧。房玄龄与魏徵的答案看似相反,太宗却并未否定任何一方。他深知两人所立之基点不同:房玄龄经历了创业之苦,自然体会艰难;魏徵长于治世,洞察盛世隐忧,故感守成之难。唐太宗能兼听并容,从不同角度理解臣子的见解,这正是他治国的高明之处。
太宗更可贵之处,在于他不因当下的安定而忘却创业功臣的辛劳,也不因功臣的地位而忽视现实的风险。他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全局视野,洞察治国安邦的关键。这种胸襟与远见,正是“帝王之术”的精髓所在。
放眼今日,企业经营与此理相通。创业之初,需要闯劲与冒险精神;而当企业步入稳定期,如何守成、如何用人,则更显智慧。若只以利益为先,损及创业功臣之情义,必将导致离心离德,最终两败俱伤。唯有懂得平衡功臣与后进、情义与效率,企业方能长久。
历史上,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虽保江山一时安稳,却也使朝廷失去了一批能臣;明太祖以庆功楼之火,焚去了开国栋梁,也埋下了后患。反观唐太宗,能以容人之量、察人之明,既不抛弃功臣,又能纳谏守成,方成“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领导用人之道,贵在兼容并蓄、互信共成。能成就他人,亦即成就自己;能理解众人之心,方能稳固天下之基。
原文:
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徵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难艰,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徵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来源:北宋司马光所撰《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七·唐纪十三》)
- 解锁ChatGPT|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 灵魂之谜|中华文化|治国大道
来源:正见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