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清风
《五柳先生传》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译文如下: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里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房子旁边种着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爱好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天性喜欢喝酒,但家境贫寒而不能常喝。亲戚朋友知道他有此嗜好,有时摆了酒席来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五柳先生喝醉了就回家去,竟没有舍不得离开。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不能遮蔽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喝水用的瓢里经常是空的,但他依然安然自若。经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很是能表达自己的志趣。不把自己得失放在心上,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的志向感到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吧?或者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
解读:
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的篇幅短小,不足二百字,却以洗练的语言塑造了一个高洁洒脱、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
有人认为五柳先生的形象实际上是作者的自画像,但实际是陶渊明认识的一个高人,具体叫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通过写五柳先生的日常,表达了一种生命层次提高后的心态,即真正的淡泊名利,能够有在他那个境界的乐趣。这里的这位隐士其实是一位修道人,他修到了很不错的层次,能够和他那个层次的生命沟通,同时他能够看到的层次也是无比的美好,所以对于常人中的名利不屑一顾,好比一个能够吃到大餐的人对剩饭是没有任何感觉的。而常人觉得好的东西在更高的层次看是很低的。庄子里说凤凰对腐肉是不屑一顾的,也是这个意思。
常人是理解不了修炼人的,因为层次差的太悬殊。作者借五柳先生表达了自己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率真自然的思想情感。因为他自己也是这样的人,人以类聚。层次相同或相近才能够相互理解。常人往往觉得修炼人很傻,没有名,没有利有什么意思呀?庄子其实在《逍遥游》里早就写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老子也讲:不笑不足以为道。
陶渊明和这位五柳先生的根基都非常好,都修的很高。
这篇文章的篇幅不长,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影响也不大,但却像一股静静的清流,读来使人感到一种心灵的安静。
- 陶渊明5句经典诗词,跟豁达的人学豁达
-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淡泊人生:内心的宁静,就是最好的修行
- 现代陶渊明?男子隐居西藏景区 种田盖屋6年才被发现
- 巧用木屑竹头陶渊明曾祖的传奇故事
- 人间仙境:陶渊明之《饮酒》
- 解锁ChatGPT|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 灵魂之谜|中华文化|治国大道
来源:正见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